與反對示威者的她聊天
機緣巧合下,今天認識了一位四十多歲(但望落似三十零歲)很優雅的女士。我們聊生活、信仰,也交流著對生命的不同看法,一直都很舒服,相安無事,直到我們談起了政治。
「我諗我同你嘅睇法唔係太一樣,即係你會出去,但係我……我諗我其實唔係好認同抗爭嘅人,特別係好激烈嗰啲。」
「但係你有無諗過點解佢哋會咁?溫和嘅手法其實都表達咗好多次,因為無用,所以先會有人咁……」
「我唔覺得係無用,即係政府其實都有回應,只係啲人唔收貨,我覺得啲人應該都要學識感恩。政治唔係一件簡單嘅事,政治其實好污穢,唔係你想點就點,我覺得啲人好似唔明,唔通真係林鄭可以話哂事咩?唔係㗎嘛,我覺得佢已經比之前嗰啲好,即係佢係真係有心做事(我心裡想的是:但那是好事嗎?),我覺得之前嗰啲仲離譜。」
「咁你覺得民主係唔好?」
「唔係唔好,只係民主都唔係萬能,佢都係要under一啲框架,唔係你想點就點……」
「啱呀,我哋都無覺得民主係萬能,但問題係香港而家連民主嘅框架都未有,你唔覺得個自由其實係收窄緊咩?」
「係收窄緊呀,但某程度上我覺得係因為香港人太多示威太多抗爭,所以先變成咁。」
她有點微微激動,深呼吸一口氣,說:「我諗我哋都係唔好再講呢個話題,我明白我嘅睇法同好多人都唔同,所以平時我都好少講,寧願沈默。我覺得如果因爲政治而傷害咗大家感情係一件好可惜嘅事。」
「唔係呀,我覺得你嘅態度尚可以接受,我身邊真係好少你呢種睇法嘅人,可以彼此交流下都唔錯呀。」
「因為我skip咗好多嘢無講,我諗如果我哋真係認真傾,可能都會鬧交,都係唔好喇。」
於是我們的討論告一段落,繼續分享著一些不會觸碰到彼此底線的話題,氣氛再度緩和舒適,只是我總覺得有點可惜。
這是我第一次不是從網上,而是從真實的人聽取到的相反意見。
不是五毛、三毛或一毛,也不是人云亦云只看TVB的廢佬意見,而是一個有著知識,也有著自己一套思考和價值觀的人。
我很想知道,究竟是甚麼樣的人,有著甚麼樣的背景,平日接收著甚麼樣消息,才能得出這樣的結論。
2014年之前,我從來沒有想過冷門的政治話題竟然可以如此牽動人的情緒,更沒有想到會成為破壞關係的原因之一。
不過當然,破壞感情的其實並不是政治,而是彼此的價值觀差天共地。
K說撕裂不一定是壞事,肌肉正是在撕裂過後才變得更強壯。
抗爭的路還有很長,相信會接受林鄭說辭的,很有可能根本從來不是走在街頭的人,既是這樣,我們不必介意,只管好好走穩走妥自己的抗爭之路就好。
你先要自己不會灰心,才能好好攙扶身邊的人。
雖然在街上的時候我不會嗌「香港人,加油!」,我總覺得有太多訊息比這句說話來得更重要,但在這裡,因為有時間也不趕急,我很想對每一個你都大聲鼓勵喊話:「香港人,加油!」
同場加映:社會信用評分
如果香港真的實行了這個制度,我諗我一定會俾政府扣分扣到仆街。
而我想問,我生而為人,為什麼要由你評核我的分數?
連上帝也沒有這麼做,你憑甚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