Member-only story
致所有看不起網絡世界的人
曾有人說:
喜歡在網上看別人生活的都是偷窺者;喜歡在網上分享自己的其實是喜歡被偷窺的感覺。
這樣嗎。
我不置可否。
但有些人接著說的話,總令我火冒三丈。
「我就唔需要靠呢啲,我喺現實生活都有好多朋友。」
時間剎那倒回200X年,網絡社交剛應運而生,而虛擬世界充滿膚淺與壞人──彷彿現實就沒有一樣。
有些人總為自己沒有投入網絡而驕傲著。
「吓?!我Facebook唔放野架。」
彷如在網上出Post的人都很可憐,一定是現實生活慾求不滿。
這些都令我目瞪口呆。
都那麼大的人,生處於廿一世紀,被多年網絡洗禮,居然仍是單向思維,非黑即白。
網上的關係都不可靠,是虛假的、是脆弱的、是短暫的……
我以為大家都知道,所有不深入的交往皆是如此。
並非網絡令關係變得荒謬,而是人令關係變得淺薄。
很多人敵視網絡,這都令我覺得奇怪。
比如有一位學者高調聲稱要退出網絡,聲稱這個世界令人浪費太多時間,資訊發放不全面也不可靠,不應沈迷於此。
弔詭的是她這文章還是在網上發放,也更弔詭的是很多人在網上share。
世界上有甚麼不浪費時間的呢?
讀幼稚園、小學、中學、大學不浪費時間嗎。
談一場最終沒有開花結果的戀愛不浪費時間嗎。
生存,不浪費時間嗎。
似乎浪費不浪費,並不關乎網絡,而是一個人的價值。
沉迷也是一個有趣的論點。
學者的文章以後,很多人立刻貼了一張圖。
廿一世紀,的確人人手持一部smart phone低頭不語,但很久以前,大家手上拿著的,是報紙和書。
我不太能搞得清楚,一樣是字,為什麼拿實體的就叫有修養,不沉迷。
關於沉迷,人生如果能找到一件令你沉迷的事(用著迷會不會正面一點?語言偽術真的是……),也算很不錯了。
你看九龍皇帝寫字,那樣才稱得上沉迷。
你只是空閒時滑滑手機,在課餘與工餘喘息之際流連一下網絡就想攀上「沉迷」之名?
你,你算了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