Member-only story
注定不平凡的人不需要平凡地活著 — — 《Cruella》(黑白魔后)
突然很想看電影,於是就挑選了口碑不錯又不會太沉重的戲來看。
本來打算獨個前往,想起或許Roommate有空,認識她至今,我們還未曾一同看過一場戲。她剛好有空,事就這樣成了。
雖然人的意見只能作為參考,但人愈大愈發現,要是很多人都認為一件事好的話,那麼差極有限。同理,很多人都認為不好的事,那麼必然確實有地方不足。
小時候常常覺得大眾愚蠢,總是擺出一副眾人皆醉我獨醒的樣子,長大後才發現,世界上哪有那麼多懷才不遇,不是方法不對,就是實力不夠。寶石始終會發光,無法發光的可能由頭到尾都不過是石頭。
想通以後,比起那些哀嘆世人不懂欣賞,總是用複雜生澀用字不講「人話」的「才子」或「評論家」,我更願意相信「膚淺」的大眾。
(以下微劇透)
帶著一丁點期望入場,《Cruella》依舊沒有讓我失望。果然,好的事情就是經得起期望。電影節奏明快,故事簡單清晰卻又有反轉的情節,有感人和哀傷的時刻,但通通都點到即止,不會過於濫情和矯情,處理頗佳。
電影彰顯得最多的是Cruella瘋狂癲喪的黑色魅力,不過內裡最癲的的要數馮·赫爾曼男爵夫人(Baroness Von Hellman),她卻不具有魅力。回家後我想了一會,覺得二人相差之處,大概是Cruella在崩壞之中仍有人性與良善,就像她始終沒有用那三隻斑點狗的皮來做大衣。她也沒有捨棄與自己親如家人的赫瑞司·巴登(Horace Badun)和賈斯伯·巴登(Jasper Badun)。這點可從她自小會頑強抵抗制度,對欺負自己的人從不手軟地扭打回去,卻一直保護友善的朋友安妮塔·達林(Anita Darling)可見一斑。
不過她的善良大概要多得撫養她的母親凱薩琳·米勒(Catherine Miller)。雖然她總希望Cruella(或說Estella)能夠平凡一點,融入大眾再多一點,但她的疼愛與教導無疑讓邪氣、不受拘束的Cruella內心留了一片淨土,讓她明白愛為何物,知道生命最重要的是甚麼。
Catherine早逝,失去母親的Cruella沒有從此一蹶不振,她找到了同伴,成為了倫敦的小偷。依舊喜愛時裝的她,把自己的技能融入到生計之中,在不同的盜竊中因應情景設計出不同的服裝。最終機緣巧合下,被時裝界巨頭男爵夫人發現才能,獲得聘請(我就說了吧,寶石始終會發光),最終引發了一連串事件,使Cruella為世人所知。
要是Cruella只想安心度日,找份工作穩妥過一生;要是Cruella早向現實低頭,放棄自己喜歡的時裝設計,她便永遠只能成為平凡的Estella。但她從來沒有掙扎過,甚至連想也沒有,她就只是順從著自己的心而活。她知道自己的長處,喜歡的事情就一直做,並非空等機會,哀嘆無人欣賞,讓時光白過。她的實力承載得起她的夢想。終於有一天,天時地利人和出現了,便成就了Cruella的誕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