Member-only story

比賽可能只是組織囊括人(才)的幌子

Charis Hung
3 min readDec 3, 2019

--

Photo by sergio souza from Pexels

一想到自己曾經差點要與民建聯或保皇黨扯上關係就會滴汗。

中一時,老師推薦了我參加「荃葵青優秀學生選舉」,當時要面試,還要參加小組討論,最後我成功脫穎而出,還拿下了十大之一。
那時覺得自己很厲害,因為同校的師兄師姐同學也有得獎,但只有我一個人拿到十大,而且我只是中一呢。
不過老實說,知道自己得獎時,我有點莫名其妙,雖然表現不差,但也未至於亮眼得可以進十大。
但畢竟得獎是開心事,也沒有深究太多,心想可能在別人眼中我有在發光呢。

完了比賽後,主辦單位不時舉辦活動予我們相聚,還有不同的交流團。其中一次是到廣州交流之類,好像是免費的(否則我當時應該沒錢參與吧)。那時參觀了不知甚麼館,驚覺原來內地的科技如此厲害,留下了一個中國也不是那麼差的回憶。
那些負責人對我們超好,彼此用匿稱親切地對話。
他們的笑容很燦爛。

當時從來沒有想過他們的組織(新界青年聯會)背後代表甚麼力量,也從來沒有意識到民建聯區議員的身份是甚麼意思。
那時我只得中一,以為自己很厲害而已。
我不知道自己為什麼沒有踴躍地參與他們舉辦的活動,我大概只出席了數次(以整整七年的中學生活計算),然後每次去到都會發覺有些得獎學生變得很親近。他們不再只是得獎學生,他們還有在擔任一些組織的崗位,在努力幫忙一些事。
愈高年級,擔任的角色愈重。
當時心想,好厲害啊,他們已經進入了大人的世界了呢。
現在回想都會冒一身冷汗,幸好沒有摻和進去。
我只是停留於會和他們熱情地打招呼的階段。(當然,現在是招呼都不用打了)

2019年,當年的兩個負責人都分別出了「新聞」。
一個報警令防暴入區拉人,一個涉嫌選舉舞弊……

成為大人,接觸多了這個世界後,才發現比賽有時候只是一個開始,絕對不是完結。
有些主辦單位是在透過比賽,物色他們想要的人。
當然這件事可以很中性,不過如果主辦單位是保皇黨.......嗯。
你應該要明白是怎麼一回事。
有這樣的想法以後,那些獎狀或名銜好像都變得不那麼重要和有意義了,說不定有時候並不是你沒有才華,只是你剛好不是他們想要的人而已。
當然,那些很有歷史很有代表性的獎項除外。

題外話,關於獎項這件事,我還聽說過有公司專門透過舉辦比賽牟利。
只要你參賽便一定會有獎。

這個世界好瘋狂。

可憐那些為得獎狂為落敗悲的莘莘學子,也許要在很多年以後才明白一切不過是場空。

--

--

Charis Hung
Charis Hung

Written by Charis Hung

玩命中,正在全職靠寫字維生。 Contact:charishaha@gmail.com #Facebook Page:洪麗芳-Charis Hung #Patreon https://www.patreon.com/charishung #IG:hlf_charishung

Responses (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