Member-only story
有時候通過「比較」才能令你明白自己的價值
最近剛與Roommate看畢電視劇版的〈返校〉,其中有個橋段是兩位女主角互換了身份。
Roommate說:「如果我同你換轉身份,我就可以每日瞓到黃朝百晏,星期一就唔使早起返工!Yeah!」Roommate正在獨自沉浸在美好的想像中,突然她像從甚麼驚醒:「不過如果有人追稿或者要趕稿我就死,我唔識寫你啲嘢。」
我笑說:「我都返唔到你份工!不過我唔驚,我可以辭職,返屋企再過而家嘅生活。」
她一副大難臨頭的樣子:「係喎!我就算用你嘅身份做返本行,都坐唔返呢個位同攞唔返呢個人工,到時我可能要靠借錢度日先得。」
我再大笑:「你啲朋友可能肯借畀你,我唔知『我』啲朋友會唔會借畀『我』。」Roommate和朋友相處就像姊妹淘,我則和人隔著一定距離相交。
她急忙說:「唔換喇唔換喇,唔諗都唔知原來我擁有嘅嘢咁珍貴同咁獨特,我要好好珍惜自己。晚安!」
關於靈魂交換的話題就在她落荒而逃中暫時落幕了。
有比較就有傷害,加之社會總是把所有事情輕易數據化,以利整理出排名及位置。排得愈後,或看似擁有愈少的人便會感覺難受、痛苦,於是社會產生了另一種聲音:我們不要比較,也無需比較,每個人都是獨一無二的。
但偶爾我會想,像我這類無法好好衡量自己價值或是總看輕自己的人,「比較」並不真的那麼壞。
你問,自卑的人不是才最痛恨比較嗎?
理論上看似如此,可是實際上從經驗中我屢屢感受到,多得能與他人比較,我才得以肯定自己。
就像寫作,寫作已經是我對自己最有信心的部分了。
可是有時寫著寫著我會開始懷疑自己:我寫得好嗎?我寫的東西有浪費空間或紙張嗎?我的文字值得被閱讀嗎……
一旦念頭冒起了,不安就如野火般迅速蔓延,無法抵擋 — — 這個時候我就會看看其他人的寫作(笑)。
漸漸心情便會平復下來,覺得自己應該還好吧,雖然沒有信心能如經典流傳後世,卻也不會不堪入目,而且比起一部份人,我自覺自己寫的文字更有吸引力呢,這時候若剛好還遇上讀者助攻,留言或PM我說謝謝我的文字或說得到共鳴、反思之類,簡直如有神助。自信便會像缺電的電話終於找到了充電器般,一點一滴地增加,能再捱好一段日子。
「比較」,本來是中性的東西。
她不過就是一個標準,讓你知道自己身處的位置。
形成傷害的,是人用了錯誤的標準看待自己和決定自己的價值,更可能只是有些人無法接受自己的本相而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