Member-only story
最痛是……你所愛之人的最痛由你造成。
第一次聽陳奕迅唱〈我們〉時,固然被他低沈的聲音和動人的旋律吸引,可是真正讓我停住,無法不細味歌曲的,是那句:「我最大的遺憾 是你的遺憾 與我有關」。
填詞人葛大為真的很厲害,沒有一定閱歷的話,是無法寫出這樣的詞吧。
人生雖然有很多苦楚,但大多其實都有出口。
憎恨傷害你的人是一種方法,忘記是另一種。
報復更具體,原諒可能比較釋放。
可是其中有一種卻讓人心如刀割,手足無措。
比如帶給你所愛之人最痛的就是你,那怎麼辦呢。
最近繼續在追看〈雖然是精神病但沒關係〉,目前已播到第10集,幾乎動搖了〈鬼怪〉在我心目中的位置。
好看的劇集不應透過癌症、意外死亡等情節搾取觀眾的眼淚,那是相當低手的做法,就算當刻我哭了,也不代表我覺得好看。
近來有一套〈一起吃晚餐嗎〉就正正出現了這些東西,讓我覺得很可惜,編劇毀了原本不錯的題材,變成了俗套的情節,大大降低了可看性。
真正好的劇集是就算不透過誇張的生離死別也能牽動人心,就像〈雖然是精神病但沒關係〉,編劇精準地勾勒出人與人之間的矛盾與張力,相愛同時互相傷害。
主角鋼太為了照顧患有自閉症的哥哥尚泰,人生基本就是圍著哥哥轉,哥哥也很喜歡鋼太。
把自己的人生犧牲掉,奉獻給另一個人,單想像你應該也知道是一件多麼心累的事,我就做不到所以逃掉了。
可是沒想到原來被照顧的尚泰內心深處也埋藏著一個很深的傷口,那是關於弟弟年少時因爲過於辛苦而哭著對媽媽說:「我希望哥哥死掉!」,以及那次他掉進了冰湖幾乎溺死,拼命呼救,弟弟卻轉身離去的畫面成了他的夢魘。
雖然鋼太最後還是回去救了哥哥,還差點因此死去,但想要哥哥死的心確實存在過,也短暫地曾經實現。
作為旁觀者,我們能夠理解雙方,在慘劇之中我們又能輕易怪誰?
可是對當事人來說,那實在是無法逾越的一道傷痕。
明知要跳過去對面山頭才能繼續走下去,卻無法不懼怕一不小心可能就葬身於峽谷之間,只好一直徘徊邊緣,前進不能。
尚泰正是這樣,已經來到中年,對於少年時代的事絕口不提,因此鋼太才會誤以為哥哥早就把那件事忘掉,只有自己被困,持續默默地贖罪。沒想到哥哥一直記得,因為女主角文英的出現受了刺激,才終於對弟弟怒吼:「你說謊,你對媽媽說希望我死掉,你那天也沒有救我,你想我死!」至此,鋼太才明瞭原來哥哥和自己一樣,也一直受到那件事的折磨,原來自己為最愛的哥哥帶來了如此巨大的傷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