Member-only story
如果你單因爲政治理念而支持我的文字,對我來說會是一種侮辱。
香港人總是乜都拗一餐,由抗爭前線到文宣後台,有位入的話,永遠能找到爭吵的位置。
我說過以前我懼怕分裂,一如我厭惡小圈子一樣。我以為那樣是不好的。
後來也不是說發覺是好的,只是認清那就是人的本相,也就比較坦然。
因而9月才寫下了這一篇文章:
理想來說,我們當然希望大家意見、理念都一致,這樣辦起事上來才能事半功倍,可是實際上我們都知道,那是不可能的。
連愛侶之間意見都會不一,憑什麼陌生的我們能由始至終思想都相同?
最近因為黃子華,黃色經濟圈的矛盾又再一次浮面。
有人認為我們要壯大黃色經濟圈,不該如紅衛兵般審查、批鬥;有人又覺得我們不應容許有人扮黃,讓其魚目混珠攞著數。
因為Facebook上Follow了各路人士,(除了腦殘涼薄的撐警支持政府者,對不起,我真的沒有胸襟接納這些人,也不覺得有需要為他們影響自己的精神健康,我為什麼要如此大愛?大愛留給上帝好了。)所以不同論調都大概明白其背後的原因。
我覺得只要你說得出自己行動或決定的一個所以然來,那就沒有問題。
即管Go ahead。
那是你經過思考以後作出的選擇,反正好的壞的都是你自己承受。
K間中也會問我如何看待黃色經濟圈。
我都會說還好呀,做到就做,做不到也沒有太大關係。
我比較看重的是讓藍店關鋪或是奶共的收皮。
那些藍店或奶共的可能是好的餐廳、好的演員、好的歌手、好的商舖、好的交通,但幫襯或支持,就等於我把子彈送進他們的槍械之中,等於我把力量借給他們血染自己人,這是我無法允許自己做的事。
所以和K第一次見面時的吉野家無論是平日或甚麼記念日我們都不再光顧、因為身體關係很喜歡搭的黨鐵也一直罷搭、由細到大喜歡的麥當勞也講了拜拜、致力參與打擊CCTVB的行動、還有很多生活上的小細節,能做多少就多少,這些可能需要一點堅持,需要一點骨氣,但大概已是最低消費。
至少我們一息尚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