Member-only story
全職寫作五周年:人生很需要韌性
日曆提醒我,原來昨天是全職寫作的五周年。以往我很重視這樣的日子,總會在正日寫文,但近年常無法做到,並不是人大了不再追求繁文縟節,相反活得愈久我愈覺得生活有點儀式感很不錯,單純是因為變忙了。誰想到闊別八年後,我會再讀起書來呢。
人生難以預料的事情實在很多。
2023年我去了人生第一次歐遊,還在瑞典住了接近三個月。循例做身體檢查,沒想到卻檢出了左胸有形狀不太好的纖維瘤,進行了全身麻醉的切割手術。最近剛搬了新居,正式與Jo同住。當covid降格為感冒,我卻第一次感染,而腦霧至今未散。上星期交了許久未寫過的paper,落足了心機,沒想到deadline前數小時教授告知,paper講明了不可以用AI,即使只是用來check grammar也不允許,解決方法只得在cover page講明自己用了AI來check grammar,分數像是凍過水……
起起落落,落落起起。
尤其最近這一兩年,或許是生活變化多了,遇到的人與事比以往複雜,心情常浮動(也許比起以往長期處於低位其實還不錯?)不過漸漸也體會到,情緒如浮雲,會過去的,像是今天我知道原來不少同學paper都遇到和我類似的情況,便霎時不再低沉。腦海浮起明代學者洪應明寫的對聯:「寵辱不驚,看庭前花開花落;去留無意,望天空雲卷雲舒。」 彼時只覺意境甚美,如今卻仿似置身其中。
曾中過風的人,醫生都會勸其勿大喜大悲,免影響身體。年少時我曾認為人生無法狂喜時大歡,悲傷時慟哭,還有甚麼意思?如今才發現人生不易,若時時如此,事事如此,怕是命不久矣。但改變的更大原因或許是我內心能承擔的空間大了,快樂我會享受,打擊我也能承受。我從一舊倔強的石頭,總與命運硬碰硬,化成了一幅有彈性的牆,撞擊或會使我暫時凹陷,但我總會回復。
四周年時,我曾寫道,在寫作這條路上「堅持愈久,需要的韌力會更多。」 那是在給自己心理準備,一年後的這天我發現自己做到了,我的韌性強了許多,Patreon的人數曾連續好幾個月下跌,也曾不知為什麼突然增加了好一些人,我發現自己能漸漸視數字如浮雲,雖然每一個數字其實代表了我當月的收入。但人生不可控的,想多無謂,我們能做的,不過把能掌握的做好而已。其餘一切,是際遇,是命數,是安排,總之是我們本人無法插手的部分。
但這樣其實並不壞,至少成功與失敗,非一人之功或過。人於是就懂得何謂謙卑。謙卑的人,比較平和。平和者,會得順勢而活,也就不那麼痛苦,偶爾會快樂。
我會用韌力繼續走到六周年,願到時你仍在我身旁。
願我們過得安好,屆時能相視而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