Member-only story
你了解你的讀者嗎?
我一直刻意不理會文章的受歡迎程度,有幾多reaction,又有幾多分享和留言,因為不想受其影響自己的創作。我會寫出來,但喜不喜歡就悉隨尊便。
一直覺得這樣才是創作者的正確態度,也是正確做法。
直到有次和一位編輯聊天,她說:「有時睇下都無壞㗎,唔係話要俾呢啲嘢影響自己嘅創作方向,而係你從中可以認識到你嘅讀者,佢哋係一班咩人?點解鍾意你嘅文字?有啲咩特別觸動到佢哋?呢啲通通都反映咗喺佢哋嘅like & share當中。」
果然薑還是老的辣,年輕人只想抵抗一切會改變初心的東西,但有智慧的人能夠更從容地面對那些一不小心就會吃掉你的引誘。
我從來沒有想過要了解自己的讀者,就像當初K問我已經累積了某個數量的讀者,你會為他們做甚麼一樣,我都覺得黑人問號。
為什麼要了解?為什麼我要去為這一班人做一些事情?
我們不是單純的讀與寫的關係嗎?不是自由無拘束的關係嗎?
我一直在思考,才發現自己對於人際關係上普遍存在著對於「責任」的恐懼。
「乜唔係啲男人先驚要負責任㗎咩?」K笑。
我也笑笑:「係囉。不過可能因為屋企,我負責任嘅quota已經用盡,所以一聽到責任兩個字就覺得好沈重。」
不過人呢,去到哪裡都逃避不了責任,而且我重新體會到責任這件事有時並非一件壞事。
她不一定負責壓跨你,某些時候可能也讓你發現到自己新的價值。
「能力愈大,責任愈大。」這句話我非常認同。
如果你收取得多,你必須也支付得多。
Give and take可是一對雙生兒呢。
若某邊傾斜得厲害,必然導致崩壞,就像我們現在的世界。
我沒有大志,也沒有能力去改變世界,不過要讓自己成為一個甚麼樣的人,我還是可以努力一下。
我開始稍為留意自己的讀者。
我在Facebook和Medium發的文章基本一樣,不過同一篇文章,引來的迴響卻可以很不同。
在Facebook reaction很高的文章,Medium有機會慘淡收場,相反亦然。
Facebook與Medium固然有重疊的讀者(我相信有不少,有好些讀者是特地為了我注冊帳號,謝謝你們啊。),卻也有只存在於一方的,分野漸漸擴展了起來。
我和某些人意見不一樣,並沒有覺得有哪一邊的讀者比較有深度,哪些又較膚淺(我可不想認為自己的文章有哪些被歸類為膚淺呢),我覺得只是彼此的口味、需要和經歷不同而已。
我是游走在兩邊的人,對我來說並沒有哪裡比較高尚,不過Facebook的政策確實常常很趕客就對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