Member-only story
筆友
朋友說他最近開始寫信。
信呀……我已經很久沒有寫過信。
自從電腦開始普及,email漸漸取替了信件,電話的聊天軟件那麼多,任君選擇,由Whatsapp、Messenger、Line到Snapchat……應有盡有,寫信顯得有點多餘,也讓人覺得彆扭。
但我總覺得,寫信是件浪漫而奢侈的事。
不是嗎?
買美麗的信紙,一字一句寫下想講的說話。這年頭單是手寫字已經顯得珍貴,再花個幾天才送到主人家的手上,那微妙的時間差,我認為剛好是人類相交最合宜的距離。
而時間那麼寶貴,我們卻安靜下來,坐在書桌前靜靜地寫,這不是最奢侈的事是甚麼?
我曾提議和K互相寫信,但他說要講的話見面時和電話中已講了,寫信好像很奇怪,我唯有就此作罷。
可是啊,我覺得寫信和平時講的話才不相同呢。
就算開頭只寫最廢話的「你好嗎」,但因為後續還要寫下去,於是便必須想一些比較特別或是有趣的事,寫著寫著,或許就會將平日難以宣之於口的話都不知不覺傾倒出來也說不定。
心事都需要媒介才能現身,不是嗎?
不過比起收到我的千字文,K大概更想要有自由和平的安樂空間吧(笑),畢竟生活已經令人如此疲累。
回想,關於寫信最近的記憶,大概也已經是小學的階段。
那時上網還會限速,有些人是用電話線上網,上了網電話就會打不通。
我家的上網雖然繳交月費,但每天只能上網兩、三小時,超過了某個時間,就會開始額外收費。
是那樣的年代,現在真的難以想像。
那時聊天軟件只有ICQ,ICQ可以只用名字或一連串number搜索人,和後來的MSN用email作搜尋不一樣,所以那時候認識陌生人是件很容易的事。
我常常和陌生人聊天,討厭講電話的我當時甚至和一個男生講過電話,後來還約他返教會,但現在我連他的樣子是怎樣的都忘記了。
無法經常上網,所以那時候會和聊得投契的人交換地址,寫信做筆友。
現在回想會覺得頗危險,果然小孩就是甚麼都不怕。
我記得曾經和一個女生做過筆友一段日子,我們分享各自的生活,因為對對方一無所知所以更能敞開心窗講所有事情,偶而會在信裡互送一些小禮物,像貼紙之類。
那時去文具店買美麗的信紙成了一件開心的事,在等待收信的時間也是樂滋滋的,從信箱看見信件快樂則達到了高峰……
搞笑的是,當時我和這個女生其實住得很近,步行距離大概就是15–20分鐘,但我們始終沒有見過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