Member-only story

留在家裡讓你覺得「瘋狂」、「鬱悶」還是「享受」?

Charis Hung
4 min readFeb 3, 2020

--

Photo by cottonbro from Pexels

以前,我從沒有想過自己有天會是個喜歡留在家裡的人。
在原生家庭時,我幾乎乎天天都不回家晚飯,一有機會就往外跑。
無論母親講甚麼,我都會催眠自己「過咗海就係神仙,忍忍忍」。
也不會定義自己是個內向者,免得如「偽獨」般被恥笑收場。
直至坊間開始出現甚麼「外向型內向人」/「社交型內向者」/「開朗型內向人」才明白違和感的由來。

大學住Hall時,我已經很喜歡摺Hall不外出。
到開始返工,當時公司有項福利是請病假一天毋須醫生紙,所以我幾乎每2–3個月就會請一天病假。(當然病假是有限的,大概一個月有兩日?也不會有人傻得一個月把兩日都請盡,很容易被spot out啊這樣。當然每個月都請一次病假,專揀星期五或一,會有這樣厚面皮的人存在就是了,可是公司的損失還是有限吧。)
必須說,這個真的是德政。
有時返工返到不是會覺得窒息嗎。
不一定身體不舒服才需要休息呀,心理也一樣需要舒壓。
那樣的時候,我都會留在家中。
眼見時間一分一秒流逝,只覺得過得快,從不覺得悶。

現在Freelance便更多時間留在家中,未曾有一刻覺得時間多到不知怎麼辦。
和大家一樣,也是到了夜晚需要睡覺的時候會不想合上眼睛讓一天結束。
我一直以為這樣是理所當然的。

直到有次飲宴舊同事都說轉職時留在家中很悶,初初還好,時間一長,比如三、四天以後,便覺得自己開始發霉。
當時覺得這些人都勞碌命,好變態。
後來想起中學時有位好友,她說試過留在家中無事可做,悶到喊,是真的哭了出來。
我才醒悟如果有些人天生內向,或許有些人也是不得已地無法忍受靜態的生命。

喜歡出外舒展筋骨、喜歡陽光、喜歡有事可做,這些就是他們本能覺得快樂的事情。
我是不明白為什麼坊間總是高舉「安靜」的好處。
彷彿你不靜下來就看不透自己的內心,你不倒空自己就會看不見自己。
可是思考其實是件很神奇的事,並不一定需要你甚麼都不做才能思考。
有些人是邊做才可以邊思考,有些人是做了才能思考下去。

--

--

Charis Hung
Charis Hung

Written by Charis Hung

玩命中,正在全職靠寫字維生。 Contact:charishaha@gmail.com #Facebook Page:洪麗芳-Charis Hung #Patreon https://www.patreon.com/charishung #IG:hlf_charishung

Responses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