拒絕一切大台!永遠不要成為一個懶於思考、不負責任的人。

運動能走到今天,全賴沒有大台。
每個人衡量過自己的能力、心態以致資源,選擇當衝衝子、急救員、物資站、哨兵、文宣、人海中的一點……因為沒有大台,我們只能自行尋找位置,也因為沒有大台,每個行動之前我們都會自行思索有沒有用、值不值得、自己是否付得起代價等等。
有了大台,你還能代表自己嗎?你還能遵從自己的意志嗎?你還記得要為自己負責任嗎?
早前吳靄儀、張達明、袁天佑、方敏生、鍾劍華、程翔發起了一場交流會(8月6日),邀請了劉細良與蕭若元做演講嘉賓,有人質疑泛民/左膠是否想藉此重生建立大台;後來8月7日聲稱自己為「一對平凡的香港夫婦」投稿立場新聞,表面上支持抗爭者,可是卻說
走到這一步,我們感覺你們已不知如何走下去。我們擔心一旦民意逆轉,令你們落入更深的絕望。
Excuse me ? 明明抗爭活動一直向前推進,哪裡有不知道怎麼走下去?
結尾更赤裸地提出
只是擔心你們拿得起,卻未必放得下。交棒需要決心和勇氣,還需調整心態,重新生活。你們能接受嗎?
也懇請泛民議員代表我們成年人,象徵地把棒接過來。大台和民間可以彼此配合,因為江湖凶險,大台有牽制作用,也可匯聚資源,相信你們明白。
讀完真的無法見諒,好想DKLM。
不知道這是否試水溫真的有人想重建大台,也不知道現在這個時勢到底誰還夠膽做大台。
我只知道,大台一旦建成,離運動被瓦解之日不遠。
- 成為政府明確的攻擊目標
現時政府只能近乎無差別拉人、抺黑,因為沒有一個目標能讓她對準。
她是在與全港市民為敵。
你想想,要是成立了大台,後果如何?到時大台沒了,又會嚇怕或讓幾多人灰心?
不知道嗎?請看2014年的雨傘運動。 - 人民會無限分裂
首先會至少先分成一群擁護一群反對大台的人。其後大台的行動或反對大台者的行動若兩者互相抵觸,必然事倍功半,甚至互拖後腿,最終我們本來一致要對付眼前政府這個big boss,卻真正成了人民鬥人民。
100個人的意見過於散亂,我們會折衷選擇較相近者一同行動,可是兩股自己友清晰的力量對峙,後果不堪設想。 - 聲音被代表
這是一件很可怕的事,如果民間記者會已經引起某些人的警覺,大台更是破壞力超群。你想想,至今有任何一個組織能完全代表你的意見嗎?只有你自己才能最代表你。大台一旦建成,她所說出的話就成了你的意思,到時你想反抗,勢孤力弱的你能做甚麼?別人也會以大台來衡量抗爭者的行動,到時運動將不再是香港人的抗爭,而是成了某一群人的意志。
大台,就是奪取你話語權的存在。 - 大台會降低行動的質量
所謂大台,既是大,必然慢。每做一個決定要思前想後良多,除了負責自己,還要負責他人,還有某些大人很喜歡講的大局,最終行動便變成沒有風險、溫和、毫無殺傷力的聚會。當沒有大台,每個人只需要思考自己,也只需要承擔自己,自然靈活性、創造性也大得多。
是次抗爭大家執住的信念是「Be water」、「兄弟爬山」、「齊上齊落」、「Hit and Run」,假如大台成立了,還可以做到這些嗎?
到時不是會捉鬼聲此起彼落,質問誰代表了誰嗎?
那麼又如何做到「不分化」、「不篤灰」、「不割蓆」?
其實抗爭從來不需要大台,集體意志就是我們行動的依據。
某些人倡議某些行動,人數多自然成事,人數少自然胎死腹中。
你可以出盡力表達自己的意見,但永遠不要代表其他人,因為別人也有腦袋,而且說不定比你更聰明。
你只要好好思考自己那一部分就可以。
所以不要說勇武累了,接下來由和理非接力,也不要說和理非沒有用,我們要衝擊。
連登有個post說得好,試著不要分和理非和勇武,試著說手足,因為我們是一體的,我們並不對立而站。
自己想要如何行動,即管行動。
不支持就不要出席。
沒有大台,個體便能說話。
群眾,原是由一個又一個的個體匯集而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