Member-only story
我心裡的度量衡
早前曾與大家分享過,我參與了一項「不安全依附關係的成年人與原生家庭關係的探索性研究」,接受了一位社工的訪談。她說沒想到我會答應,只是碰碰運氣。我說這個題目很有趣,我也想知道結果,拜託她完成後有何發現方便的話知會我一聲。不過結果尚未出爐,我卻已覺有所得著,果然人就需要與人交流,只得自己默默思考,終究是不足的。
「你覺得屋企點樣影響咗你?」
「……唔知關唔關事,其中一樣係我發覺自己唔太識接受人哋對我嘅好。即係如果有個人請咗我食一餐飯,我就會諗下餐一定要請返佢。如果佢送咗嘢畀我,我就會諗幾時要送返畀佢。我連對住男朋友都係噉,心入面會計住,如果唔係會好不安,覺得自己欠咗人。但另一方面,如果我覺得自己付出太多,又會唔開心。」
但其實我明白,人與人之間很難計算清楚。
有些人對你好,就只是單純想對你好,並不需要回報;有些人接受了你的好,也就微笑畫上句號,不是因為他自私或吝嗇,只是對他來說那是很平常的事情。
人與人的交往就是接受與付出,隨心而行即可,不需要一定得保持絕對平衡。
我卻偏執地希望大家的Give and Take永遠處於水平線。
「你有冇諗過點解?」
我一直知道自己有這樣的問題,是的,對我來說是個問題。我也想像其他人般活得瀟洒、隨意,不要老在腦內計算對方是否為我付出太多,我是不是該做些甚麼,或是我都做這麼多了,對方不也該有些表達嗎?
這些想法,有時令我很疲累。
我很想放下。
但我從沒有想過為什麼,只是接受了自己有這樣的毛病。
腦海裡突然浮現某年傳道人對我說的話:「你係咪覺得自己唔夠好?所以唔值得人哋對你咁好?」
我當時差點就哭出來,卻又覺得並沒有,我明明能夠肯定自己的價值。
直至這位社工讀者讓我做了一份問卷,我才發現縱然可以相信自己的價值,但不代表能相信自己在別人心目中同樣有價值。我不會小看自己,我卻不敢相信別人不會小看我。問卷結果寫道:「你會傾向逃避和他人建立過於緊密的關係,保持距離,以策安全。」這確實是我。
原來我可以覺得自己夠好了,但同樣也可以認為自己不值得別人待我那麼好。
「可能我由細到大都冇一個對象可以畀我安心ask for一啲嘢,所以我都好怕麻煩人。但媽媽總係會要求我做好多嘢,所以Give成為咗我嘅習慣,但係Take……太少面對,所以總係好慌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