只是想讓世界的界線鬆動一點
某日在Facebook上竟看到一個朋友在種米。
不,不是租一塊田耕作的那一種。
她是在花盆種米,用栽種普通植物的方式。
沒有太刻意打理,米最終成功發芽,並有一點點成果。
她把米拿去和朋友分享,朋友都表示欣賞和敬佩。
而她說:「總覺得受不起那種欣賞。」
她說:「有些人把The road not taken解讀為選擇了少人走的那條路而與眾不同,但我只是純粹選擇了一條少人走而平凡的路,僅此而已。」
她冒起了想要種米的念頭。
她把它實行了。
只是這樣。
沒有偉大的理念,也沒有嘔心瀝血犧牲甚麼。
就只是在可行的範圍做自己喜歡的事情。
看完她那篇分享,我突然有種豁然開朗的感覺。
自從開展了辭掉全職把更多時間留給寫作,每個月大概再接一些短期工作這樣的生活模式後,很多人都表示「你而家就爽啦」,又或是「好佩服你咁勇敢」。
無論哪一種,都會令我的心情變得複雜。
老實說,現在的生活一點也不爽。
在香港賺萬零蚊(有時候甚至沒有)有幾爽?每個月都不知道下個月有幾多收入有幾爽?間中擔心未來自己條路會變成怎樣有幾爽?偶爾令身邊的人擔心而感到歉疚又有幾爽?
不爽,但我確實過得很快樂。
幾乎每一日都在寫字,像揀著咩衫一樣,閉一閉眼感受自己現在的心情,決定今天寫甚麼文章,寫完了很滿足,讀者有feedback更是錦上添花。
有時接的job也不一定喜歡,但因為短期,因為能夠接觸不同的人(當然也因為需要錢),這樣的工作我可以接受。
但要是別人說我勇敢,常常會令我有種愧不敢當的感覺。
我並不覺得自己特別勇敢,我總笑說「撈唔掂用哂啲積蓄咪返轉頭再打份職工囉」,雖然要付一點代價,但尚未去到無彎轉的地步。
我也沒有覺得自己很厲害,我只是選擇了自己想過的生活而已,不如說每天都準時返去卻不準時收工面對工作壓力同時又要處理複雜人事關係的你們也同樣厲害。
甚至我沒有甚麼一定的目標,像出書,寫出經典之類(不過經典是需要時間驗證就是了),我只是希望可行的話,做自己感到愉快的事情,讓生活能過得快樂一點。
只是這樣。
和種米的朋友一樣,我只是選擇了某條路而已。
不需要褒與貶,每條路都有苦與樂,走得甘心就好。
如果可以的話,用村上先生的說法是,希望世界能夠鬆動一點,讓每個人都有喘息的空間。
並不是想撼動世界,只是如果有些人喜歡遊走在體制以外,喜歡選擇少一點人走的路,希望世界能允許,世界能不責難,世界能欣然接納。
想要的,只是這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