你是個有線條和框架的人嗎?
不知道甚麼時候開始(我發覺自己經常用這樣的句子作開首,大抵生命中很多事情當我們察覺到,它早就悄悄生了根,成長起來,而你實在找不到種子確實落下的時間),我意識到自己是個有很多線條和框架的人,意思是我對於很多人與事會有一種根深蒂固的想法,而且是下意識地,不由自主地產生。
有一陣子不是很流行那種在Facebook中你用得最多字詞是甚麼的測試嗎?一輪運作後,它會送你一幅由字構成的圖,字按你用的比率而呈現出大與小。如果人生也有一個這樣的統計,大概我用得最多的字是「應該」。
我總是無法自控地認為身為女兒我「應該」怎樣怎樣,身為一個負責任的成年人又「應該」如何如何。
生命的抉擇和行動就由一連串的「應該」和「理所當然」在確實地執行著。
假若你不是這樣的人,可能你不太明瞭這樣又如何?
我只能說,這樣真的很糟糕。
生命中充滿「應該」和「理所當然」是一件恐怖又可悲的事。
這樣的人失去了彈性,因為大自然或許有某種不可逆轉的軌跡或法則靜靜地運轉,比如太陽總是由東方升起。可是塵世間許多的事並不如此。
一本通書不能走到尾,你會發覺最「應該」和「理所當然」的事就是沒有這樣的事。
學不懂的話,不是你為人帶來麻煩,就是別人讓你受了傷害。
而且這樣的人會很容易降低情感的價值,只以理論先行,終於會發覺吃虧的還是自己。
不幸中的大幸是這樣的我同時愛上了思考。
因為思考,所以緊隨著「應該」之後的總是「真的嗎?」。
第二個常用的詞類大概會是「大概」、「可能」、「或者」這些灰色地帶的詞語。
用這些字詞時並不是為了帶頭盔,只是因為清楚自己是個有著很多前設的人,所以更用力地提醒自己預留多一點空間,多一點容讓世界或許不是我想像中那樣的空間。
那不是很好嗎?那你就不算是硬梆梆有很多框架的人了吧。
不,的確是很好,但不代表我的框架不存在。
有時候我覺得人性格中有些先天性是我們無法抵擋的,我們只能意識,爾後盡量避免它的破壞力,擇善固執。
就像我的線條和框架,我沒有一天能走出它們,我只是察覺到後再細細思考是否適用於這個世界或是我的身上(有時不是這樣嗎?在整個世界都通行的規條,不代表就一定在你的身上也通行,比如孝順這回事,我個人認為孤兒不必對他的親生父母盡任何孝道。),可是一不留神或太趕忙的時候,未必有餘裕的空間做出正確的判斷,這樣的時候我就會像戴了很嚴重的有色眼鏡評論一件人與事而不自知。
和社工朋友講起這些事,她說我的確是這樣的人。
世界上有一類人是很著重原則和規條的,這些事對他們來說很重要。她說。
於是我想,原來是這樣呀。
因為我覺得公義是應該的,所以在不公義的情況下,有時我會氣得火消心。
日常上我對於很多事情都沒有所謂,例如吃甚麼穿甚麼玩甚麼我通通都覺得同行的人快樂就好,一般來說我都能從中找到樂趣,我不太執著那些事情,可攸關一些原則的事情我會變得很激動。
有時我會覺得自己像個地雷,你不踩中的話我會一直很和氣,很平靜的啊。可是踩中了,就不是那麼一回事,絕對不是打句「哈哈」就可了事的程度。
這樣呀,原來我是個這樣的人。
「不過雖然係咁,我唔會apply落其他人身上,我對於其他人好寬鬆,即係我唔會容許自己出軌或者做第三者,不過如果有朋友係咁,我又唔會因爲咁而討厭佢,我覺得每個人都有自由活成自己想要嘅模樣。」
「係呀,你的確係。我就同你唔同,我係無乜線條或者框架嘅人,即係我直程唔覺得出軌或者第三者係一件錯事。通常好多規條同框架嘅人都係因為受過傷,所以先set up好多嘢嚟保護自己……」他說。
我心頭一顫:「哇,你唔好繼續講喇。我驚再講落去我會喊。」
「唔係掛?!我最驚女人喊,我唔講喇。」
「講笑啫,今日係講你嘅故仔,應該focus喺你度。」
雖然這樣說,但當刻確實有眼眶一熱的情況。
見鬼了,難道真的說中了嗎?
回家以後,我想了很久。
難道我這樣的性格不是先天,而是後天累積而成的嗎?
我不想認為自己因為受過傷所以才穿上一重又一重的裝甲,拜託,這個世界誰不是完潔無暇地來到,又帶著一身傷痕和灰塵離開?
我們都一樣,所以不必比誰更傷春悲秋。
不過要說那些線條和框架是用來保護自己也沒有錯。
因為有根有據,要是還錯了也沒有辦法。
心都只開放給信任的人,還被刺傷的話也只能認命,快快把那個人趕出保命就好了。
但那些線條和框架除了保護自己,我想可能也是我用來保護其他人的方法。
我已經明確告訴過你我是怎樣的人了,只要你不踩著我的底線肆意而行,我都可以包容,我都可以愛護。
讓我們彼此好好尊重和相處。
大概我是無意中想傳達這樣的訊息的吧。
世上的事都有跡可尋,同時又無軌能循。
大概我們都只能一直摸索,在碰撞之中再理清繼而微調。
如此循環不息,至少我們離「真相」會近一點吧。